关于进一步做好易地扶贫搬迁就业帮扶工作的通知
青人社厅函〔2020〕210号
各市、自治州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系列重要指示精神,坚决完成脱贫攻坚中央专项巡视“回头看”和成效考核反馈问题整改任务,确保易地扶贫搬迁群众“稳得住、有就业,逐步能致富”。根据《青海省扶贫开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关于印发<关于贯彻落实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务院扶贫办等13部委2020年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若干措施的任务分工方案>的通知》(青扶组办〔2020〕10号)和《青海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关于印发<就业扶贫后续巩固提升工作方案>等四个方案的通知》等有关文件要求,现就进一步做好全省易地扶贫搬迁就业帮扶工作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工作目标
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的重要讲话精神,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和省委省政府具体要求,聚焦易地扶贫搬迁安置区,聚焦有劳动能力和就业意愿的搬迁群众特别是建档立卡贫困劳动力,综合运用公共就业服务各项措施,集中力量加大就业帮扶,促进全省易地扶贫搬迁群众就业创业。
二、工作任务
(一)开展调查摸底。各地人社部门要主动会同扶贫等部门,依托乡镇、村两委成员、驻村扶贫干部及安置区服务人员,通过入户调查、信息对比、数据共享等方式,全面摸清本地区易地扶贫搬迁群众特别是建档立卡贫困劳动力就业情况,掌握搬迁群众就业能力、就业意愿和培训需求,及时录入“金保工程”信息系统。同时通过调查摸底,建立易地扶贫搬迁建档立卡贫困户后续产业就业台账,对后续产业和收入情况进行统计监测。具体工作详见青人社厅办函〔2020〕63号和青扶组办〔2020〕10号通知。
(二)建立就业服务体系。各地要充分发挥公益性岗位基层服务作用,将公共就业服务工作进一步延伸到易地扶贫搬迁安置区。5月底前,确保要在全省26个搬迁贫困人口800人以上的大中型集中安置区(见附件)设立公共就业服务站或窗口,提供“一站式”就业服务。相关岗位由市州人社部门从本地区现有公益性岗位中统筹调剂,区县人社部门负责选聘2至3名具备一定文化程度和工作能力的人员,在大中型易地扶贫搬迁安置区开展政策宣讲、调查统计、协助组织培训、劳务输出等就业服务工作。
(三)举办线上线下招聘活动。各地要根据疫情发展形势,适时组织开展“百日千万网络招聘专项行动”“就业扶贫行动日”“金秋招聘月”等一系列线上线下公共就业服务专项活动,以现场招聘会、劳务对接会、政策宣传会等形式,把“送政策、送岗位、送补贴、送培训”等援助帮扶活动,有针对性的举办到搬迁群众人口较多的大中型安置区,尤其是在搬迁安置点建档立卡贫困人口3000人以上的3个大型集中安置区,年内至少开展3次送岗位活动,其它23个中型安置区年内至少开展一次送岗位活动,确保易地扶贫搬迁安置区劳动力转移就业岗位信息及时、有效、畅通。
(四)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各地要根据前期易地扶贫搬迁劳动力转移就业意愿和培训需求调查工作,全面掌握现有技能和培训需求等情况,建立健全相关档案,对有就业意愿和培训需求的易地扶贫搬迁劳动力,开展有针对性的职业技能培训,对有就读技工院校意愿的易地扶贫搬迁贫困家庭子女积极推荐参加技工教育,落实资助政策,在安排实习、推荐就业等方面优先享受政策,确保有富余劳动力的建档立卡搬迁户,每户至少有一人通过职业技能培训实现稳定就业。
(五)组织转移就业。各地要充分发挥东西部扶贫协作、对口支援和省内“海西枸杞采摘”等劳务对接机制作用,在搬迁群众人口较多的易地扶贫搬迁区,有针对性的开展劳务对接洽谈活动,在劳动力务工需求和岗位归集推送方面双向发力,促进精准对接,集中组织输送一批。同时,组织社会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劳务经纪人等市场主体深入易地扶贫搬迁区,持续为有转移就业意愿的劳动力提供岗位信息和“点对点”劳务对接服务。
(六)促进就地就业。各地人社部门要充分发挥牵头协调作用,主动向当地政府报告就业帮扶工作,会同相关部门建立易地扶贫搬迁就业帮扶协调机制,在当地重点项目建设、主导产业发展、扶贫车间用工和开发公益性岗位等方面,支持易地扶贫搬迁安置区群众就地就近就业。
三、工作要求
(一)加强组织领导。各地要切实强化政治担当,把做好易地扶贫搬迁后续就业帮扶工作,作为落实脱贫攻坚中央专项巡视“回头看”和成效考核反馈问题整改,推进2020年就业扶贫“补针点睛”专项行动和就业扶贫后续巩固提升的主要着力点,高度负责、认真谋划、精心组织、科学安排,确保易地扶贫搬迁就业扶持政策措施落到实处,帮扶工作抓出成效。
(二)统筹推进就业。各地要突出重点,统筹兼顾,既要做好大中型集中安置区就业帮扶工作,也要关注其它集中安置区。公共就业服务机构要主动赴安置区开展调研,实施就业帮扶,还要调动社会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和劳务经纪人积极性,形成工作合力,促进就业帮扶工作。
(三)广泛宣传引导。各地要及时梳理易地扶贫搬迁就业帮扶典型经验做法,培育和挖掘就业创业脱贫增收典型人物,利用网络、电视、报纸等多种媒体广泛开展宣传。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将以工作信息、门户网站、省内报刊、广播电视等方式总结推广。
(四)及时报告情况。各地要强化易地扶贫搬迁就业帮扶工作跟踪调度,及时掌握易地扶贫搬迁劳动力转移就业和技能培训情况,5月30日前,就脱贫攻坚中央专项巡视“回头看”和成效考核反馈问题整改工作及就业帮扶工作进展情况报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
联 系 人:赵国材
联系电话:8258563 8258560(传真)
附件:全省26个搬迁贫困人口800人以上大中型集中安置区名单
青海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
2020年5月18日
附件
全省26个搬迁贫困人口800人以上大中型集中安置区名单
序号 | 市、州 | 县、区 | 集中安置区名称 | 建档立卡贫困人口 | 备注 | |
户 | 人 | |||||
合计 | 13157 | 48202 | ||||
1 | 海东市 | 乐都 | 七里店安置区 | 1349 | 4768 | 3000人以上 |
2 | 民和县 | 县城史纳安置区 | 337 | 1261 | ||
3 | 县城驮岭安置区 | 290 | 1086 | |||
4 | 海南州 | 贵德县 | 德吉家园 | 473 | 1726 | |
5 | 常牧家园 | 440 | 1591 | |||
6 | 兴海县 | 兴海县安多民俗文化村集中安置点 | 601 | 2432 | ||
7 | 果洛州 | 班玛县 | 采青滩小区 | 380 | 1747 | |
8 | 达日县 | 岭格社区 | 695 | 2536 | ||
9 | 丹玛社区 | 465 | 2016 | |||
10 | 玛沁县 | 久美家园 | 773 | 2529 | ||
11 | 甘德县 | 青珍乡政府安置点 | 257 | 963 | ||
12 | 江千乡乡政府安置点 | 235 | 822 | |||
13 | 玛多县 | 县城安置区(噶丹村) | 1036 | 3069 | 3000人以上 | |
14 | 花石峡安置区(冬日阳村) | 505 | 1404 | |||
15 | 玉树 | 杂多县 | 杂多县安置区 | 711 | 3139 | 3000人以上 |
16 | 玉树市 | 玉树市新寨街道办琼龙社区安置点 | 600 | 2360 | ||
17 | 囊谦县 | 香达镇多昌村邦达滩 | 166 | 834 | ||
18 | 曲麻莱县格尔木昆仑民族文化村 | 604 | 2452 | |||
19 | 曲麻莱县 | 曲麻莱县县城新区和原县城北部的黄河社区东侧 | 781 | 2117 | ||
20 | 称多县 | 清水河镇区(学校片区) | 199 | 857 | ||
21 | 黄南 | 泽库县 | 泽库县2016年县城安置点 | 627 | 2275 | |
22 | 泽库县2017年县城安置点 | 447 | 1625 | |||
23 | 泽库县2016年和日镇安置点(包括吉龙村、直杆木村、羊旗村、智合茂村) | 303 | 1210 | |||
24 | 河南县 | 幸福小区 | 410 | 1544 | ||
25 | 尖扎县 | 尖扎县德吉村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 | 226 | 893 | ||
26 | 尖扎滩乡萨尕尼哈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 | 247 | 946 |